三地門 賽佳部落 單車遊
100/01/26 星期三 天氣:晴
距離:14.62公里 平均速度:12.2公里
騎乘時間:1時11分25秒 最快速度:36.8公里
汽車被攔阻在賽嘉樂園大門外。
我們以大門外的停車場,做為今天單車騎乘的起點和終點。
沿山公路18K處,接屏27,前去探訪
高樹鄉 廣福村的「石獅爺」。
三尊高大的「石獅爺」,分別鎮守在石獅公園、
順天宮,肩負著保鄉護民的責任。
廣福村的「石獅爺」,可媲美金門的「風獅爺」
石獅公園 石獅爺
順天宮 石獅爺
石獅旁的洛神花
洛神花
洛神花是由英文Roselle直譯而來,
屬錦葵科的一年生木狀草本植物。
每年約在5月栽種,10月下旬開始陸續開花。
洛神花花謝後,花萼及其內的子房逐漸長大,
結成像紅寶石般的花萼果實。
在沿山公路33K處,接屏29,轉往賽佳部落。
微醺的原住民,對老婆又擁又抱。
部落的圖騰,鮮明生動。
賽嘉國小,位居部落上方。
路旁的紅藜,五顏六色。
紅藜(djulis)是原住民傳統的農作物。
生長中千變萬化,從嫩綠到綠→鮮綠→鮮紅→暗紫
→金黃→到夕陽紅。
成株高度大約150公分到200公分。
對環境的適應性頗高,在亞熱帶地一年四季均可生長。
紅藜,和原住民生活不可分離。
紅藜可以配山野菜煮食,通常也與小米混合煮。
紅藜亦可釀酒,也是製作小米酒的媒物。
採收時期談情青年到女方家時,喜以色彩繽紛的紅蔾為頭飾。
增添談天說地時之悅人氣氛。
田裡的樹豆,稀稀疏疏。
樹豆 也是原住民傳統的農作物。
分佈在海拔1500公尺以下的山野。
為多年生矮灌木。
高約2尺,有灰白色細毛。
莢果為長橢圓形,外披粗毛。
種子通常為褐色。原住民三大主食之一。
在日常生活中,量多的話可直接代替米飯。
原住民的傳統吃法是直接煮湯或加點肥豬肉,
樹豆會將油脂吸光,去除油膩感。
而樹豆的濃郁香味加上肉香是一種不錯的搭配。
二輪瓜
二輪瓜
科別:葫蘆科「一年生草本蔓藤植物」
別名:花瓜、野西瓜、毒瓜、狗屎瓜
雌雄同株,花期3-8月,果期8-10月,漿果球形,直徑1.5-2.2公分,
成熟時,紅而有白條紋,果實是有毒的部分。
岔路的指標,莫名其妙。
一群日本「鳥人」,像飛鷹般,從飛行公園的高台上,
一躍而下,在空中展翅高飛,在口社溪的河床上降落。
飛行公園下的觀景亭,
是我們眺望賽佳部落、仰望從頭頂飛過的「大鳥」
,享受著美景、美食的地方。
………END